来源:南财社
短短一周,宗庆后就从曾经“一妻一女一布鞋”的低调、简朴优秀民营企业家形象,彻底被推翻。
围绕着娃哈哈家族信托展开的这场遗产争夺战,正在愈演愈烈。其中,宗庆后在汇丰银行设立的信托资产,其资金来源,成为外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。与此同时,娃哈哈背后200多家庞大的“体外帝国”之谜,再度被拉到前台。
而最新消息,杜建英的三子女也向杭州法院申请调取宗庆后血液样本进行DNA比对,目的是为了想要分割宗馥莉继承的娃哈哈集团29.4%股权,其价值超过200亿元。
这逼得持有娃哈哈集团46%股权的杭州上城区国资,终于出手,成立“专班介入”处理,这场“豪门家产争夺战”也演化为牵扯公共利益的企业治理风波。
01
18亿美元“家族信托”疑云
2024年2月,宗庆后因肺癌去世,享年79岁,其“布鞋首富”、“节俭典范”的形象登上各大头条。但就在媒体追忆其传奇履历之时,2025年初,一则来自香港法院的消息打破宁静:三名自称是宗庆后“非婚生子女”的原告——宗继昌(Jacky)、宗婕莉(Jessie)和宗继盛(Jerry)——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冻结一笔高达18亿美元的大额离岸信托,并声称每人应分得7亿美元 。
据彭博社等多家媒体报道,该信托始于2003年,通过香港汇丰银行和英属维京群岛(BVI)多家公司架构筹建,原本安排三人作为未来受益人,但资金安排复杂,过去银行账号频繁变动,财务控制权几度被掣肘 。诉状指出,截至2024年5月,该信托曾有110万美元款项流向宗馥莉掌控的企业账户,引发原告冻结资产诉求 。
随着更多信息的曝出,“家族信托”的真假,成为争议的焦点。
合法设立信托需要满足几个条件:书面形式委托、资金来源合法、所有权完全转移、受托人管理独立。
而事件中心的这笔18亿美元信托,只有口头承诺,没有书面文件。并且,其资金来源为娃哈哈的分红,且操作账户需要公司财务系统。
信托资产与公司资产混同,这也是为什么宗馥莉能以“支付越南工厂设备款”为由,成功转走108.5万美元的原因。
此外,据腾讯新闻《一线》最新消息,从接近香港汇丰银行处独家获悉,宗庆后并未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该信托计划。尽管香港法院的判决要2个月以后才出,该新闻的真实性尚且存疑,但与以上情况基本是相符的。
而最新消息,杜建英的三子女也向杭州法院申请调取宗庆后血液样本进行DNA比对,目的是为了想要分割宗馥莉继承的娃哈哈集团29.4%股权,其价值超过200亿元。
也就是说,这场遗产纠纷所涉及总金额已经高达330亿(200亿股权+18亿美元信托)。
排除其他因素,18亿美元的分红也成为外界质疑的关键。因为,娃哈哈成立多年来,并没有分红,杭州上城区国资近3年来也没有分得一分钱。
多位持股会员也对媒体表示,娃哈哈1999年改制后,管理层和入股的职工每年分红都不低于每股0.8元,如果按照比例换算,杭州国资每年的分红大约为2亿元,20多年来累计接近50亿。
宗庆后持股29.4%,按理来说,其分红不可能高于持股46%的国资大股东。这也让外界对这18亿美元信托资金来源,产生质疑。
事实上,杭州国资为了支持娃哈哈的发展,几乎没有拿到实际的分红,或是借给娃哈哈集团使用,将分红借款利息奖励给经营者和职工,或直接就不拿分红。而娃哈哈集团长期名义上不分红,但管理层和职工持股会的分红会以“资金往来”名义拿走。
这场诉讼不仅指向资金归属问题,更是向社会抛出一问:这场家族剧中,真正流动的,已经不只是娃哈哈的分红,而是超亿元美元级别的隐秘资本流转。
02
娃哈哈庞大的“体外帝国”
在这18亿美元信托资金来源遭受质疑的同时,娃哈哈庞大的“体外帝国”,也再度被拉回公众视野中。
在很多人眼中,娃哈哈似乎是一个家族企业。但实际上,娃哈哈其实是一家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。
娃哈哈集团的前身是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。1987年,在当时政策下,宗庆后承包了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。1991年,在兼并杭州罐头厂后,更名为杭州娃哈哈食品集团有限公司,但依旧是杭州市上城区国资局100%持股。
直到浙江和杭州陆续出台国企改革政策,明确经营者可以以现金的方式,购买企业股权后,1999年10月,宗庆后果断抓住时机,向上城区上报了要求实行企业改制的报告,并很快得到批复支持。
当时的股权改制分配为:杭州上城区国资局出资2.6245亿元,持股51%;经营者宗庆后出资1.51亿元,持股29.4%;公司其他职工出资1.0086亿元,持股19.6%。
但实际上,杭州政府还给娃哈哈股权改制提供了20%的优惠,最终,宗庆后实际上只支付了6419.5万元现金。此外,依据优惠政策,上城区国资将2631.9万元的股份,转让给职工持股会。
一通操作下,娃哈哈的股权才变成如今的: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娃哈哈集团46%的股份,是其第一大股东。宗馥莉继承宗庆后,持有29.4%的股份,职工持股会持股24.6%的格局。
看起来,国资仍是第一大股东。但实际上,改制后,宗庆后和职工持股会合计持股54%,超过了国资。
此外,近20多年来,本来以国资为第一大股东的娃哈哈集团(包括其投资的企业)已经是整个娃哈哈体系内的很小一部分,娃哈哈集团之外存在一个庞大的“娃哈哈帝国”,跟国资无关。
2002年以后,娃哈哈出现了大量绕开国资的体外公司。工商登记显示,“娃哈哈系”境内总计有200多家公司,其中包括宗馥莉的宏胜集团,娃哈哈集团总计投资16家企业,绝大多数都是在2002年之前成立,并且娃哈哈集团对这些公司皆处于非控股状态,其余的100多家公司均与国资无关,但它们围绕娃哈哈产品开展商业活动。
据《经济参考报》的报道《国有股东和职工权益涉嫌受损,娃哈哈“体外”迷局待解》称,截至2022年底,境内“娃哈哈系”(包括体外公司)总资产为370.47亿元,净利润为47.67亿元;而国资参股的娃哈哈集团资产总额仅为58.07亿元,净利润只有1871.28万元。
简单计算下,“体外帝国”的净利润,差不多是47.48亿,是国资参股的娃哈哈集团的近254倍!国资参股的娃哈哈,净利润还不到其零头。
也就是说,这个脱离国资控制的“体外帝国”,其规模已经远超国资所在的娃哈哈集团了。
03
隐身的国资,终于不再沉默
庞大的体外公司问题,已存在二十余年,而在此期间,国资大股东却一直“隐身”,不仅几乎没有任何干涉其运营、管理的动作,甚至连分红,都没怎么拿过。据经济参考报报道,从2008年至今,国资大股东应得未拿分红款,累计近34亿。
值得一提的是,国资股东还一度想要彻底退出娃哈哈。今年5月,凤凰网《风暴眼》曾报道,杭州上城区文商旅集团与宗馥莉持续谈判,有意将持有的46%“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”股份转让至宗馥莉,但价格未谈拢。
这让不少人疑惑了:持股46%,杭州国资为啥连分红都不要,还一直忍受体外公司“蚕食”?
有业内资深律师分析,这是因为企业税收已经逐渐取代国家股(全民股)分红,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。
简单来说,娃哈哈作为杭州的知名企业,纳税大户,为当地贡献了巨额税收,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,拉动产业链发展。为了让娃哈哈能继续稳定发展,地方政府选择默许了、容忍其家族控制的庞大体外公司。
但现在,娃哈哈的“家族内部事务“,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稳定发展,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地方就业(员工失业)、以及地方税收。
娃哈哈的销量,已经受到影响。据蓝鲸新闻引用的第三方数据平台数据,周末事件发酵后,7月14日、15日,电商平台娃哈哈销量下滑,日销量从1万-1.2万区间下滑至5000-7500区间,关联直播数从7月12日的317跌至7月15日的91,直播达人从此前的超200人跌至7月15日的75人。
有经销商还对媒体控诉,娃哈哈家族纠纷事件对于产品销售及市场信心都有影响。“作为经销商,我今年还干得下去吗?”
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,“我认为这一次的舆论危机对于整个娃哈哈的未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,其中对于娃哈哈未来的销量以及整体的发展也带来了危机。”
更严重的是,娃哈哈的控制权,也面临变故。目前,“影子夫人”杜建英的三子女,已经在香港和杭州发起多起诉讼,除要求清算信托资金外,还试图分割宗馥莉所继承的29.4%公司股份。
若诉求被法院部分或全部支持,宗馥莉手中的股份很可能将面临拆分,不仅宗馥莉可能丢失娃哈哈相关公司的控股权,各宗家子弟将享有股东权利、股权收益,这意味着娃哈哈原本就复杂的股权结构,将变得更加混乱。
这让“隐身”17年的杭州上城区国资,不得不站出来了。
而在这种背景下,国资的介入,大概率不会瞄准在“宗家家事”的协调,更大可能会是一场更深层次的整顿:借机厘清股权、强化国资大股东话语权,甚至推动治理结构重塑。
杭州国资成立“专班介入”下,娃哈哈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家产争夺战,究竟又会走向何方?尚不得而知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,那个由宗庆后一手缔造的家国情怀浓烈、个人意志高度主导的娃哈哈,已经成为过去式。
责任编辑:杨红卜
安全配资平台,股票配资论坛,稳操胜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